貨基投資不再“以大為美”
新規倒逼回歸流動性管理工具屬性——
貨基投資不再“以大為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 過去,投資者選擇貨幣基金一般都是先看規模大小,同為T+0申贖機制的貨基,資深投資者會選擇規模大、流動性好、母公司投研實力雄厚的產品。但是,在今年10月份貨幣基金新規施行後,大型貨幣基金還能不能維持大規模和高收益,值得關註
▲ 新規實施後投資者應警惕3類貨幣基金:一是杠桿加得過高的貨幣基金;二是久期出現錯配,即用短期資金做長期投資,選擇利率比較高的信用債以博取高收益的貨基;三是收益奇高的貨幣基金
曾經在2013年風靡一時的互聯網寶類貨幣基金,在經歷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高歌猛進後,近期開始放緩擴靜電機租賃容腳步。與此同時,盡管今年第三季度貨幣基金規模再創新高,達到瞭6.31萬億元,但環比增幅僅為1.5%,遠低於今年7月份的4%。
值得關註的是,曾讓貨幣基金引以為傲的高收益也開始回調。金牛理財網統計顯示,截至11月7日,納入統計的360餘隻貨幣基金今年以來實際收益率僅為3.2%,遠低於權益類基金動輒12%以上的收益率,僅比2.3%收益率的債券基金略高。自今年8月份貨幣基金總規模突破6萬億元後,其收益出現明顯下滑,4%的收益率已經不是所有貨幣基金都能實現的。納入統計的34隻互聯網寶寶產品中僅有18隻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4%,其餘16隻已跌破4%,在7月份和8月份時,僅有5隻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低於4%。
傳統旺季銷量不旺
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貨幣基金規模步入快速擴張通道,由2015年7月份的3.2萬億元一路上揚,直至2017年9月底的6.3萬億元。在短短2年多時間裡,貨幣基金的數量由195隻迅速增加至347隻,增速遠超過去3年,資管規模幾乎翻番。
中泰證券分析師齊晟認為,2015年以來貨幣基金大規模發展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股票市場巨幅調整之後,市場風險偏好降低,二級市場資金轉向貨幣基金;二是新股發行暫停後,打新資金迅速流向貨幣基金賺取收益;三是機構投資者進場,2015年以後銀行、保險等偏愛貨幣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持續上升。
今年前3季度,低費率後端收費的貨基產品申購較多,表明貨基的規模增幅的確主要來自金融機構。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認為:“回顧2014年年初、2015年下半年、2017年年中,這3個貨幣基金快速發展的階段,有的是因為T+0申贖機制調整、互聯網平臺申贖便利等,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表現;有的是特殊市場環境下,機構對高流動性資產配置需求增加的因素;今年年中收益率走高或與去杠桿背景下短端利率高企,銀行表內資金以及老百姓傾向於流動性好、攤餘成本法下類保本、收益率高且免稅等特性有關。”
從近4年的貨幣基金歷史收益率看,2016年5月份至6月份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4年最低,僅為2.7%左右;2013年和2017年第二季度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均處於4%以上的歷史高位,但在2017年9月份之後這一收益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金九銀十”本該是貨幣基金傳統銷售旺季,但受收益率下降的影響,自今年9月份以來,新發貨幣基金卻出現明顯回調。Wind資訊統計,今年第三季度新成立基金為140隻,環比下降36.07%。尤其在公募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新規出臺後的9月份,新發基金僅為14隻,創下瞭4年來新低。在規模方面,第三季度新基金發行份額1367.76億份,同比下降53.92%。
“過去選擇貨幣基金一般都是先看規模大小,同為T+0申贖機制的貨基,資深投資者會選擇規模大、流動性好、母公司投研實力雄厚的產品。但是,在今年10月份貨幣基金新規施行後,大型貨幣基金還能不能維持大規模和高收益,投資者有很多疑問。”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說。
貨基收益有所回調
貨幣基金的收益為何回落?投資者還能買貨幣基金嗎?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讀懂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
“新規在資產配置、平均剩餘期限、集中度等方面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可能限制公募基金(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定制化發展,同時增強貨幣基金流動性,降低流動性風險,降低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從而倒逼其回歸流動性管理工具,起到防控金融風險的作用。”陳健恒說。
具體來看,主要有資產限制和收益管理兩大方面。在資產端,新規要求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貨幣市場基金投資同一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及其發行的同業存單與債券,不得超過該商業銀行最近一個季度末凈資產的10%。在收益端,新規要求貨幣基金提高信用等級較高的存單配置比例,細化信用債投資比例。
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認為,新規之後,貨幣基金通過配置低評級、低流動性、高收益資產來拉高收益率的做法將受到嚴格限制。對貨基風險準備金的要求以及投資銀行凈資產規模的限制,很可能成為貨基規模的“天花板”,對貨幣基金投資標的的嚴格限制將導致收益率回落。
陳健恒也認為,盡管貨基仍存在免稅等優勢,但收益率下降、規模約束加強、管理難度加大也會使得未來規模增長速度放緩。短期來看,由於貨幣市場利率還維持在較高水平,貨基收益率仍有吸引力,中短期內雖然增速會放緩,但規模可能仍有增長。
三類貨基不宜碰
公募基金流動性新規的出發點之一是控制貨幣基金超高速擴張,降低流動性風險,避免管理者以收益為導向,促使其回歸現金管理工具本質。“由此看,過分追求大規模、高收益的貨幣基金,恐怕已不是今後貨幣基金配置的標準。”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認為,新規實施後投資者應警惕3類貨幣基金:一是杠桿加得過高的貨幣基金;二是久期出現錯配,即用短期資金做長期投資,選擇利率比較高的信用債以博取高收益的貨基;三是收益奇高的貨幣基金,這類基金的收益率超越市場公允的平均收益率,很可能因為配置高風險資產促使短期收益飆升,投資風險較大。
如何挑選貨幣基金?從評價收益看,主要看貨幣基金的3大指標:每萬份收益、七日年化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前兩個指標都屬於短期指標,長期收益率更具有參考價值。
賈志認為,首先應註意持有人結構,最好選擇機構持有占比較低的品種。一旦機構投資者紮堆,很可能有“集體行動”嫌疑。從歷史數據看,貨幣基金的持有人結構在相當程度上決定瞭基金的穩定性,個人持有者占比越高,基金規模越穩。為避免關鍵時刻拋下散戶贖回的可能,應盡可能選擇散戶占比較高、基金規模適中的產品。
其次,應註意投資主體信用評級較低的金融工具占比,最好選擇過去投資占比較小的品種,這類貨幣基金整體資產配置風險也會較小,新規實施後的影響會相對較低。
賈志還表示,應配置規模適中的貨幣基金,理由是2000億元以上的貨幣基金可能配置難度會增大,影響基金整體收益率。此外,應註意部分“風險準備金不足200倍”基金公司情況,這些公司可能會主動限制貨幣基金的規模。
“總體看,未來配置貨幣基金的標準對普通的持有人其實沒有太大變化。但對機構客戶變化有所增大。因為機構客戶的投資額度較大,目前單隻貨幣基金一般很難承受過大的機構客戶資金,可選擇貨幣類FOF或者其他產品。”台中靜電機租賃桃園靜電機出租賈志說。
- Dec 02 Sat 2017 12:29
貨基投資不再“以大為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